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
——四川省大邑中學舉行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會
為認真貫徹大邑教育綜合改革“1511”發展思路,落實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文件相關要求,我校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,堅持用新技術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,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,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。近日,學校組織20余名信息化課改班新教師參加了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相關培訓。本次培訓由來自101教育的夏仕威老師主講。
培訓會上,夏老師介紹了101智慧課堂“2345”混合式教學模式!2”是兩個個性化,“3”是教學的三個環節,“4”和“5”分別是課前和課中的具體步驟。然后夏老師針對各教學環節進行逐一講解,重點講解了以下內容。

一、在班級管理中可建立兩種不同類型的小組,以便于有梯度、有搭配地進行精準教學。主要體現在按學習能力分組進行作業布置,便于個性化輔導;按教學活動分組進行云課堂教學,便于激發學生思維。
二、課前“智能備課、發布任務”僅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即可完成。101智慧課堂的課程內容豐富、類型多樣,能滿足教師課前、課中及課后三個教學階段的所有需求。前置性作業分析讓老師直觀地查看學情,以便做相應的教學調整,使課中教學更精準。
三、通過課中“測練融合”讓學生鞏固所學,老師也可根據學生的詳細學習數據,分析學習行為特點,進行個性化學習指導!應用創新、合作答疑”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、探究式學習,實現知識內化的目的,培訓學生高階思維。課堂教學中利用提問、搶答這種互動教學方式可以讓老師兼顧到所有學生,活躍了課堂氣氛。三種不同的“出卷”方式能讓教師靈活快速組織測試,讓學生學習成果及時呈現出來。
四、教師可根據學情分組精準布置“個性化作業”,便于學生高效鞏固復習。自主培優課板塊給學生提供“個性化學習”資源,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及能力的同時,對各學科進行查漏補缺、拓展延伸。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數據會自動生成學習報告,讓學生精準了解自身學情。
五、101智慧云平臺的幫助中心,有完整的視頻、圖文可以學習,夏老師建議老師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科、內容板塊等特點進行融合創新。


整個培訓過程中,老師們認真學習,并積極地同101教育人員進行溝通。老師們切實感受到新技術能夠賦能智慧教育,意識到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下“因材施教”逐漸走入現實。學校也期待通過組織此類培訓能引導老師們深入理解學科特點、知識結構、教學方法,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,探索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,從而為提升大邑教育內涵和品質助力。
文:夏仕威 江冬梅
圖:裴玉桃
審稿:宋仕平
來源:四川省大邑中學教務處 編輯:大邑中學教務處蔣麗東